第895章-《定秦曲》


    第(3/3)页

    但是根据更后来的记载,诸葛连弩似乎并不是一种常规的弩,而是一种弹丸射器。

    这个记载有着一个名称,叫做弹弩。

    弹弩是清代人制造的一种连弩。当时的人们便认为是诸葛连弩。

    其结构特点像诸葛连弩,可能射的箭矢是弹丸之类,因此称为弹弩。弹丸取材方便,如泥丸、烧制的泥丸、石子、陶器碎片、金属珠丸之类。加上具有“一弩十矢俱”的威力,更具有实用性。

    1、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后来清人在此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

    2、《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3、《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

    诸葛亮明的连弩失传后,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后来清人在此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这种弩能连续射十矢,符合诸葛连弩的两个基本数据和要求。一是火力很强,一次能连续射十支箭;二是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三是体积、重量大,单兵无法使用。

    而综合马均制作的诸葛连弩的相应记载,五十箭镞确实很有可能就是五十弹丸,但是即使是有着机关术的帮助,一弹丸在飞行五十米左右距离的杀伤力还剩下多少?

    ………………………………………………分割线…………………………………………

    而在历史上,弩的作战历史要早很多。

    在孙子兵法的相应记载中就可以看出:“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机。”

    胜是孙子兵法的重要的作战思想之一,他在这里用弩来作比喻,说对敌进攻要创造出如张满弓的待弩那样险峻的态势,所谓“箭在弦上,千钧一”;而指挥出击要像扣弩机那样迅有效,所谓“一触即”。

    春秋战国时期弩已是一种先进的远射武器,但随着骑兵作战的日益频繁,两军对阵时,弩每进行一次有效射击要完成拉弦、上箭、瞄准、射击等一连串动作,往往3箭之后,敌人骑兵已冲到跟前,不得不开展白刃战。连弩就是为了提高弩射击度的技术明,其关键技术是明了类似后世机枪子弹夹一样的矢匣,短箭能自动落入射箭槽,连1o次之后才需要重新装箭,这样就减少了装箭支的时间。

    另外,战国连弩,一次能射出两支箭,也使创伤敌人的几率增加了一倍。与战国连弩同时出土了多件实用兵器,而连弩单独放在头箱中,可见墓主人生前对这件武器十分钟爱,其尺寸较小,可能不是一件作战武器,大概是墓主人用于防身的。

    《汉书》也有着相应记载:记载了连弩是对匈奴作战中的重要兵器,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军与匈奴作战,连弩射单于,单于落马而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