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定秦曲》
第(3/3)页
……
同样是出自《资治通鉴》的记载,在唐朝开创之初,当其时被称之为秦王的李世民,就建立了一支著名的玄甲骑兵。
《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是无坚不摧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代作战,常选精锐的战士作为先锋突击,称为选锋。玄甲军也可以认为是选锋的一种。
玄甲军不同于东汉的幽州突骑,他并不由单一地区或者单一部族的兵员组成,玄甲军是从李世民所统帅骑兵中选拔出来的精锐,组成应该非常复杂,而且玄甲军担负的作战任务很重,每战必当先锋,伤亡也不在少数,估计应该是不断选拔补充,保持一定的兵员定额。对于玄甲军的组成、训练和装备情况,基本可以通过对唐初骑兵分析得出。
(突骑为汉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最初到达河北地区时,兵微将寡,敌不过王郎等地方割据势力。耿况等人联络彭宠,调集了渔阳、上谷四千突骑支援刘秀。巨鹿城下一战,刘秀与王朗部将倪宏、刘奉等统帅的数万人交战,一开始处于不利境地,情况危急,景丹统率突骑猛冲,反败为胜,王朗军大败。看到突骑的善战,身经百战的刘秀也不得感叹叹:“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以后吴汉又为刘秀调集了幽州十郡突骑。此时天下陷于混战,仅仅在河北地区,就有铜马、高湖、重连等武装势力,众至百万。但是在以突骑为主力的汉军横扫下,纷纷被击破。刘秀在顺水北一战中,乘胜轻进,陷入重围,幸亏突骑死战,又得突骑士王丰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刘秀。刘秀才得以突围。幽州突骑因为这些功绩,名扬天下。)
(但是有一点很明显的是,幽州突骑的相应记载事实上在后汉书的描述当中并不连贯,有可能是这个跟后汉书编纂的时间,东汉时期的史料有着一定程度缺失有着相应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玄甲骑兵的出现与相应的记载有着一定的关系:
“渊选善骑射者二千人,使之饮食舍止一如突厥,或与突厥遇,则伺便击之,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
这支骑兵能够在机动性上与突厥匹敌,应当是轻骑兵无疑。这部分骑兵,可以看做玄甲军最初的基础。
李渊太原起兵之后,从突厥购买了良马2ooo匹,还借来了小部分突厥骑兵,西突厥部落的史大柰也率领部下的骑兵在会宁归附了李渊,更加壮大了李渊部下的骑兵队伍。因为受突厥的影响,而且本来就有不少突厥骑兵的加入,轻骑兵成为李渊部队的主要力量。
在霍邑之战中,李世民所率领的精锐骑兵,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唐朝夺取了关中,又6续平定了陇西、凉州等地的割据势力,陇西的骑兵也非常精锐,他们的加入,无疑又壮大了唐军的骑兵队伍。同样受突厥支持的刘武周与唐朝在并州展开激战,被李世民挫败,他的部众很多都归降了唐朝,尤其是尉迟敬德这样非常勇猛的骑将,他的部众就有8ooo多人,相信不乏精锐的骑兵。
关东的秦叔宝、程知节等人也是骁勇的骑将,同样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在李世民麾下,有着这样一支纠合了四方精锐的骑兵部队,在此基础之上选拔出来的玄甲军,必然是极其骁悍的。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的是玄甲骑兵虽然不算是中式的具装骑兵,但是很明显已经算是重骑兵的范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