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定秦曲》


    第(2/3)页

    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军团的还是“虎豹骑”。

    有人说,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汴击破张飞和吴兰时,也是率“虎豹骑”出击的,虽然曹休统率“虎豹骑”,但史料中的记载看不出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骑”进攻,但我推测可能性很大。

    (这一战是汉中之战的描述,吴兰战死,张飞所部被击溃:曹洪将要攻击吴兰,而张飞驻军固山,声称要切断曹军的后路。曹洪和将领们商议,犹豫不决。骑都尉曹休说:“张飞等人若确实要切断我军后路,应该派军队隐蔽行军,而现在却先大造声势,而实际上做不到,这是很清楚的。我军应该敌人尚未集结,迅攻击吴兰,吴兰被击败,张飞自然退走。”曹洪听从了这一建议,进军击败吴兰军,斩杀吴兰。三月,张飞、马撤退。曹休是魏王曹操的同族子侄辈。)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

    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的军队也被其所败。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但是从这一方面的描述来看,虎豹骑并非单纯的重骑兵部队,而很有可能是轻重装备并重的精锐骑兵。但是单凭轻骑兵想要击败严谨的步兵的步兵方阵,难度是很大的。)

    “虎豹骑”部队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部队,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其花费应该更为可观,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不然曹操也不会在使用他时这么谨慎。但估计其数量是要多于典韦的“虎卫军”的,因为他可以单独作为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作战,人数不会过五六千,否则也就不会称之为精锐了。

    至于“虎豹骑”部队后来的去向,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后世推测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编入了曹操或其子曹丕的守卫部队也就是“近卫军”,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战争次数减少,而规模等级扩大,“虎豹骑”挥威力的机会不多,而其花费又巨大,可能慢慢的就撤销或被别的部队合并了。

    ……

    而真正在战场上有着一定描述的重装骑兵部队,很有可能最早出自《资治通鉴》所描述的前燕军的连环马部队。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记载:

    闵(武悼天王冉闵)素有勇名,所将兵精锐,燕人惮之。慕容恪巡陈,谓将士曰:“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

    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恪参军高开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

    恪从之。魏兵还就平地,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军之陈以待之,俟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无不克矣。”乃择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

    闵所乘骏马曰朱龙,日行千里。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三百馀级。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

    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馀里,朱龙忽毙,为燕兵所执。燕人杀魏仆射刘群,执董闵、张温,及闵皆送于蓟。闵子操奔鲁口。高开被创而卒。慕容恪进屯常山,俊命恪镇中山。

    但是这种连环马样式的重装骑兵缺陷太大,以当其时的前燕军统帅慕容恪的军事水平而言,不会使用这种骑兵去对抗以武勇著称的武悼天王冉闵。

    毕竟在很多方面而言,这很明显算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