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连锁反应(下)-《世纪帝国》


    第(3/3)页

    “粱之”的文章一出,很快就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随着英国报界掀起风潮,美国也开始有些呼吁警惕新鼻祸的声音,中国内部的一些人士越发忧心忡忡。

    在上海,因为穆铁兵变期间暗自联络“联省自治”遭到处分,停职在家的原上海市长李平书公开上书,提出“以全胜之态势促和议,以国战之胜利促改革,整修内政,裁减军备,轻徭著赋,休养生息,还政于民”。

    在这位前上海市长看来,以战争名义采取的战时经济管制,实在有当代斯巴达主义的嫌疑。在这个体制之下,舆论被管制,经济自由被管制经济取代,工商业税负过重,利润被压缩,军需产业畸形扩大,其他产业缺乏资金,物价被管制,社会生活严重军事化,这是绝对不可以长期持续下去的。

    在李平书看来,现在俄国已经得到了教训,再无力侵犯中国,东边日本已经降服,南方的暹罗朝不保夕,只要见好就收,中国周边态势就可以稳定,从而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内部事务上来。

    李平书这个时候显然也动了真情,很多以前不太敢公开讲的话也一股脑说了出来:“……如果继续深入,战事就会迁延日久。敌国也会被逼上绝路,不得不倾国抵抗。届时两受其害,而我国深陷西伯利亚和中亚战场,势必导致国势疲惫,东方空虚。一旦列强采取经济制裁,国家财政困难,国用不足,便是骑虎难下。而时间越拖长,态势越不利,政府越是骑虎难下,最后便有局势逆转的可能。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早些议和呢?治国,不是斗气,也不是赌博,而是要谨慎再谨慎。我华夏复兴寥寥数十载,而中华之历史源远流长,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平书文章出来,帝国报界自然是骂声一片,但与之前不同,就是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态度暧昧,甚至公然支持的声音。

    长期的管制经济,让很多居民也感受到了生活上的不便。随着国战取得全胜,国家迫在眉睫的危机渐渐淡去,很多市民也怀念起之前相对宽松自由的生活。看着那些过分狂热的青少年,成天把“战争”“国家”“民族”挂在嘴上的小孩子,不少人心中也有些忧心忡忡。

    物价固然没有多少上涨,可很多物品也时常有些缺货。由于太多的民用工厂纳入管制专供军需,民用上头逐渐开始显现出影响。在北京等主要城市还不明显,但一些三四线的城市,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物资短缺。

    为了筹集军费,中华帝国政府动用了一切手段,开征了很多的新税种,有永久的,有说好“临时”的。高收入阶层和中产者税负越来越重,企业税收也根据规模和行业差异有所提升。现在危机渐去,原本在情势感染之下涌动起来的爱国ji情也逐渐让位于现实的油盐酱醋。

    形形sèsè的人物,力量,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都开始了某些试探,甚至行动。

    在北京,公民党党魁粱启超公然组建了“民生研究会”提倡“裁军,减税,关注民生,恢复民权”提出“国家宪政体制建立不易,国会长期休会不利国家政治建设,也影响国家正常发展”提议“定和议,开国会,强民生,复民权”。

    很多大学教授,在野党派人士,统一党保皇派的遗老遗少,尤其是很多家中亲人在前线服役的中产和显贵家庭,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都开始或明或暗地应和这些主和的声音。

    一时间,华夏大地,悄然涌动起一股“和平”浪潮。!。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