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船厂偶遇(上)-《海权世纪》


    第(2/3)页

    那个年长些的青年打量了周清华,像是想起了什么,接过话,指了指那个接话的青年,说:“这位先生,您有什么事情可以向他询问,船厂里最好的师傅就是他的父亲。”

    另外两名青年用有些惊异的目光看了年长青年一眼,他们以前可少见到他这么说话。

    周清华笑了笑,对他道谢,然后问那个看起来似乎还是有些不耐烦的“鸡窝头”:“那么,我可以得到你的帮助吗?”

    对方看了身边年长的青年一眼,可能是不想扫了他的面子,终于还是点了头。

    “哦,是这样的,我想问一下,如果我要造一条稍微大点的海船,需要多少钱呢?”周清华笼统的问。

    “多大?”“鸡窝头”回答简洁。

    “你能为我把各种船都说说吗?”周清华对于这行不熟悉,也不知道按照以前的吨位区分船只大小的说法现在适用不适用,所以想问得仔细点。

    对方脸上明显露出有些不屑的神情,一副船都没搞明白,就想跑来造船的神情。不过,那个年长些的青年倒是耐心的给周清华说起来,这让对方的另外两人对看了一眼,露出更加不可思议的神色。

    原来,现在的船有“吨”的说法,不过它这个“吨”好像不是周清华熟悉的“排水量”的单位,而好像是说的是船内船舱的容积单位,这让周清华听得有些犯糊涂。不过,对方又说了种另外的好理解些的区分方法,用船的长度、桅杆数、船上的水手人数、火炮多少这种方式来区分。

    从对方的解说中,他知道现在英国现在最大的船应该算是皇家海军的旗舰“大哈里”号了――尽管它已经因为缺乏水手和年老失修的关系很久没有出海了――上面可以装包括400名陆军在内的700人,装备了一百多门两英寸半到八英寸的各式火炮还有若干弓箭。只是对方在说起这条船的时候,似乎并不是用到了赞叹的语气。反而是有些看不上眼的意思。

    果然,他接着介绍,说这条船设计时把炮窗设计得太低了,离开水面之上不到二十英寸。十三年前,一条和它同型的“玛丽.罗斯”号就因为船身倾侧时让海水水从炮窗灌进去,在国王和大臣们的目瞪口呆中沉入了大海。周清华一面认真听一面搜索脑中相关的记忆,似乎这段故事听“老爸爸”船长说过,而那个柜子里就还有那条倒霉的沉船的模型图纸。这种船似乎还只能算是传统的接舷战术指导下的产品,这从上面的载员和装备可以看出来,周清华对这种像是个“活棺材”的船兴趣不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