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是北周南陈郡公豆卢通之子,隋文帝杨坚外甥,母亲是昌乐公主。 如今贵为礼部尚书,别说是秦协道,就是秦琼在他心中,也不算什么。 “陛下,豆尚书,林邑的水稻跟大唐有什么差别,你们知道吗?” 秦协道不慌不忙的反问了一个问题。 “能有什么差别?左右不过就是口感有点不同而已,难不成他们的稻谷还能变成金银?” 豆卢宽不爽的怼了一句。 “我们大唐的百姓,北方的以种植小麦和粟米为主,南方的以种植水稻为主,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属于一年一熟的庄稼。 再加上这些庄稼的产量普遍都不是很高,百姓们哪怕是每天都累死累活,也很难有机会填饱肚子。 对于大部分的百姓,每年春夏之初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因为那个时候存粮已经差不多吃完了,但是秋收又还没有到来。” “秦大郎,你当陛下是什么人?这些基本的道理,他能不知道吗?” 觉得自己今天因为秦协道的原因而丢了脸面的豆卢宽,显然心中很是不爽。 对于他们这些勋贵子弟出生的人来说,脸面这东西,有时候比实际利益要重要的多。 “豆尚书,林邑国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你知道吗?林邑国的百姓,只要随随便便的劳作一番,就能填饱肚子,你知道吗?林邑国的水稻产量,比我们大唐的要高,你知道吗?” 要是原本的秦协道,被豆卢宽这么一怼,估计直接就歇菜了。 但是现在的秦协道,怕过谁? 怼天怼地怼空气,他谁也不怕。 这三连问发出去,直接就把豆卢宽问懵了。 “我又没有去过林邑,我怎么知道。” 恼羞成怒的他,直接就说出了一句很降低自己格调的话。 “协道,莫非这林邑使臣进贡的这些稻谷,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有,你说林邑的水稻,一年可以三熟?” 眼看着豆卢宽要下不了台,李世民在旁边插了一句话。 “陛下,这稻谷,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种子。虽然现在这些稻谷种子估计只够几千亩水田种植使用。 但是只要开了这个头,让大家见识到林邑水稻可以一年两熟,那么自然就会有商人去林邑购买稻谷种子到大唐售卖,百姓们也会主动的去种植林邑水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