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振奋人心-《大秦五百年》


    第(2/3)页

    随后,士卒把尸身装上车运走。

    子婴走上刑场,俯视着官吏、将士、百姓。

    众人亦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国君,这个国君仪表堂堂、精神抖擞,从昨天到今天,大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吏将士们,从秦王坚毅的目光中,看到了希望。

    子婴扫视着众人,从臣民们的目光中,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悦。

    他精神振奋,朗声说道:“十五年前,我大秦荡平六国,一统天下,国运何等昌隆。然而,二世皇帝即位,赵高蒙蔽视听,大秦经历了三年黑暗。寡人即位,赵高伏诛,大秦的黑暗已结束。寡人定会像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始皇帝那样,做名垂千古的明君,大秦定能再次中兴!……大秦万年!”

    话音落下,尉缭大声说道:“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他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很宏亮。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

    现场数以万计的人高喊着口号。

    秦王慷慨激昂的讲话,深深地振奋着他们的心。

    这时,已是下午未时。在上午的时候,子婴和臣子们忙着议事,连早饭都还没有吃。

    子婴不耽误时间,重新上到銮驾,起驾回宫,他要跟朝臣们一同用膳,然后再继续议政。

    秦王走后,百姓将士官吏们陆续散去。

    有两个少年,步行向家中走去,边走边交谈。

    他们是王离的儿子,长子王元,年方十六,次子王威,年方十四,兄弟俩都还处于兴奋状态。

    王威道:“大王真乃明君也,大秦有救了!”

    王元道:“若不是被赵高祸害三年,大秦焉会落得如此地步!幸好新的大王是明君。朝廷征召士卒,咱们熟读兵书,勤练武艺,定能多立军功。”

    想到可以从军了,王元就更是兴奋。

    上次秦国征召年满十七岁男丁入伍,前往关东作战,那时王元只有十五岁,未达从军年龄。

    从小时候起,王贲、王离就悉心指导王元、王威两人,兵法和武艺皆没有落下。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几年后,王翦寿终正寝;在嬴政病逝前几个月,王贲病逝。

    在一统天下前,王翦、王贲父子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深谙用兵之道。

    在军事才能方面,王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岁月里,对两个孙子悉心栽培,倾囊相授,两兄弟俩受益匪浅。

    王威郁闷道:“可惜我还差一岁,尚不能从军。”

    王元道:“大秦元气大伤,以项羽为首的贼军兵锋正胜,这仗还有得打。弟弟你在家中练好本领,再过数月便可从军。”

    ————————

    申时,咸阳宫,这里摆上了许多桌子,子婴跟朝臣们席地而坐,共进晚饭。

    在这时期,一般是一日两餐,第一次进餐在上午八九点钟,称为“朝食”;第二次进餐在下午三五点钟,称为“餔食”,直到唐朝,一日三餐才逐渐普及。

    这时候的膳食,食材种类、烹饪方式比现代少得多。

    这时期的主粮食,最为普遍的是粟(小米),其次是菽(大豆)。

    至于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已有种植,种植区主要在南方,并且种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只有上层贵族才吃得上稻米。

    不仅是菜式少,差别更明显的是调味料很少。

    子婴吃着这时期的菜,由于缺乏佐料,觉得过于清淡无味,唯一好于现代的是,这时期很多野味,本身味道好于人工饲养。

    这次午膳,就有狩猎获得的野鹿、野羊,吃着现代吃不到的野味,子婴还算吃得津津有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