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肖家制药-《医妃养成记》


    第(3/3)页

    当时,肖文好奇问了一句,田明只是说了一会儿,就把肖文给说晕了。

    所谓隔行如隔山,既是如此。

    肖家分两次共招收了六个长工。

    所谓长工,其实就是长期雇工。旧时靠给地主富农的家里作坊里长年干活为生的贫穷雇农,也称“长年”。

    除地里农活、作坊里各种手工劳动外,还兼做家里的杂务,比如挑水、洒扫、喂牲口、赶车等等。酬劳是按年给的,还要管长工吃住。

    身份比买来的奴仆好些。

    肖文家招的六人都是知根知底、老实本分的本村人,不管食宿,都折合成银钱,长工们也愿意,这样拿到手的银子就多了呀。

    除了天天按时按点儿的来药厂做工、家里帮忙之外,其他时间不管长工自己家里有什么事儿,要随叫随到。

    这也算是双方的一个相互帮助。

    长工们夜里可以照顾家里,肖家有急事他们也得过来加班,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肖家已经够心善的了。

    远的不说,胡员外家雇的外村的长工,一年才能回家三两趟,平时有事请假回家还要扣工钱呢!

    有些人就后悔了。

    有一次,胡三顺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肖文说:“早知道你给的条件这么好,我还不如来你家当长工呢!”

    肖文就笑了,说:“放心吧,来打短工也是一样的。”

    成药和药材的使用会因为季节和流行病的不同出现脱销的情况,所以,肖瑶尽管已经让厂里制作了大批的应季药物,有时候还会有断货的情况。

    招短工是势在必行。

    再说,“肖记制药”已经慢慢地打出了牌子,老百姓买药已经有了很强的挑选性。

    肖瑶对此很欣慰。

    这里还没有什么品牌意识,制作好的中成药种类几乎没有,都是大夫问诊、开方、抓药、熬汤。

    各地的松鹤堂都是当地医药界的翘楚,名店带来的心理依赖也让“肖家制药”一推向市场,便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何况,田明严守职业道德,并没有给白家泄露过药方。

    那白纤尘也是正人君子,除了原来卖给松鹤堂的几个药方外,剩下的都是“肖记制药”的药品在白家的药店销售。

    而且坐堂大夫首选肖家的成药。

    老百姓期初还奇怪,为什么白家卖的是“肖家制药”而不是“白家制药”?这是哪个肖家?

    ------

    亲们,请谨记:不得乱用文中的任何药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