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希望的田野-《舌尖上的唐朝》


    第(2/3)页

    亩产几十石啊,想想这产量,他们两人就忍不住激动。如果大力推广下去,从此大唐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产量了。

    只是这些东西要真正收获,得等到夏后秋天去,时间还早着呢。其实他们没想到的是,如果灾荒,这些东西也会缺收。

    除了这些,李好的庄地里面还种了不少的水稻。这个没办法,李好原本就是南方人,一直吃面食他也吃厌了。现在无比怀念能吃上米饭的时候,所以就让庄户们种了不少水稻。

    长安这边往南方向有人种植水稻,不过这边的主食却不是大米。李好让自己的庄户种上一些水稻,这个并不稀奇,他们也知道怎么种。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所有的种子播种下去后。还有大量的牲畜也在繁殖养殖之中,牛圈,猪圈和羊圈,在李好的庄子周围都建了起来。

    鸡鸭棚和鱼塘也开始变的热闹起来,这些都承载着李好的期望。就算后世,这些东西也是农民致富的手段,放这个时候依然如此。

    可惜他忙完春种的事情后,就要离开长安。再回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暂时有段时间是看不到自己庄子这边的日子慢慢变好。

    “小郎君,你真要过去潭州那边么?”刘仁轨和崔知悌对于李好的离开十分不解,在他们眼里,这边的庄户如果没有李好的照看,估计产量也少不少。

    按说,这边的事情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如果李二知道这些,估计能把他的御林军派过来看守这个庄子。可李好似乎表现的并没那么在意,这个时候还要远行。

    “嗯,那边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边庄户这边,只要按我说的要求去做,问题就不大。红薯和南瓜都是比较好种植的作物,它们比较耐干旱。等到成熟后收了下来,种子可以留作明年用。”

    “玉米和花生也差不多,它们需要的肥料也不用太多。稍稍要注意的就是辣椒了,那些作物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肥料。”

    李好看了两人一眼,他明白这两人在担心什么。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花生,红薯和玉米都是旱地种植作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