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四合院-《头条记者》


    第(3/3)页

    院子南墙根有个木梯子可以爬到隔层上,而这是萧寒经常做的事情,因为在隔层里有一些古书,也有萧家历代积累的一些杂碎。

    有一次萧寒在隔层翻东西,无意看到北房主檩有块板子,本来用布遮着,岁月侵蚀,这块红布已经破烂不堪,萧寒用手电照着看上面的文字,这块当地叫做梁脊板原来是记事的,就是记录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房子是谁建的,什么时候建的。萧寒看到这个房子的建设时间是明万历年,算来已经三百多年的历史。

    这个院子曾被萧喇叭父亲分给三个儿子,当时萧喇叭只是分到西房。由于萧喇叭的兄弟们陆续在镇里盖房另过,后来他就陆续花了些钱,没有让两位哥哥拆属于自己的房子,从而将这个院子逐渐都拿到自己名下。

    后来,他自己的五个儿子都是成家一个搬出去一个,关于这院子给谁他从不吭气。

    可能是受当时环境影响,这些老房子都相对空间不大,房门窗户也都显得小气。但这个院子就是萧寒小时候的天堂,每每坐到院子中间,他总是想起鲁迅笔下“四角的天空”,但他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的天地狭小,因为萧喇叭就坐在他的旁边,教给他吹唢呐,给他讲自己走南闯北的经历,津津有味。

    所以萧寒丝不迟疑:“拆这院子绝对不行!”

    而萧寒的父辈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本来计划好了:老父亲马上就九十岁了,虽说仍旧硬朗,但一直自己住,有个好歹没人照料。

    其实潜意识里他们是想把这个院子拆了,萧寒的大爷曾找懂行的估算过,拆掉后砖瓦木料窗棂门框都有人上门收,且价钱不菲。

    这是萧喇叭最不能容忍的,这跟拆了他的老骨头一样。而萧寒从小基本就跟他一起住,这个孙子聪慧明理,为人不深不浅,像极了他。在试探过后,萧喇叭就跟萧寒说要把这个院子留给他。当时萧寒说:“爷爷,那就让我爸给伯伯们些钱吧。”

    萧喇叭手一摆,斩钉截铁:“不用!老子的房子说给谁就给谁!”  

    临去市高中报道前一天,萧寒跟父母聊了会,他恳请父亲有事没事多去爷爷哪转转,也恳请母亲经常去给爷爷做做饭。

    因为平白得了一个院子,萧寒的父母满口答应:“孩子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会经常去你爷爷哪。你好好读书,要像你堂姐那样考上好大学,那也是你爷爷的心愿。”

    临近春节前,地市文物部门在萧家老院子门前弄了个碑:市级保护文物。

    这是萧喇叭自己去申请的,而且他已经把这个院子主人写成了萧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