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帝后长孙!(三更来临,求收藏)-《唐婿》


    第(2/3)页

    “好了,不用这么拘谨,长安皆知,你刘逸也算一狂生,自傲之才,两诗词本宫读了,倒也觉得你配得起。长乐之事,倒是让你委屈了,背负了不该有的名声,后来你归京,阴差阳错之下,又坠入勾栏之地,本宫也自觉歉疚,不过既然你选择了走战场一道,那这些东西也就无所谓,军功者,无法作假,也无人敢怀疑,你有你师傅的本事,本宫不怀疑你能取得功勋,只是事情都有度,你还小,战场凶险万分,一定要以保全自己为第一要务,你可知道?”

    长孙说的话不像是皇后的话,却更像一个长辈教诲晚辈该如何去做的话语,刘逸心中一暖,无论皇后是否真心,只是这句话,就已经足够,深深下拜,起身来之后,口中说道。

    “小子多谢娘娘教诲,小子先前狂妄,不晓人情事理,才做出那样诗词来触怒公主,后来想想,却是小子的不是,至于来到长安之后的变故,也无关别人之事,灞桥之上,公主还特意前来劝解小子,只是当时心中烦闷,言语间再次触怒公主,就更不应该了。小子出生草野之间,冒犯公主之处,还望娘娘帮我解释一二,下次再遇,必定亲自请罪。至于战场之事,也不过是小子答应了几位对小子极好的姐姐,此生护佑而已。”

    低次头又如何,更何况她是皇后娘娘,又是后世评价的完美皇后。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于一女人而言,便是坚贞,佳偶良佐,只此一点,可以说是胜过了武则天!可是如此的女子,却因病早早去世,这也导致了后来李承乾的叛逆,李泰的悲剧,甚至于,长孙皇后的子女,大多悲剧,李丽质早亡,晋阳公主李明达聪慧孝顺,也是早早夭亡,就算收养的豫章公主,也先李世民而去,而导致李世民这千古一帝,也是一直生活在悲痛之中。

    长孙也没想到刘逸会说出这样的说辞,难道的愣了一下,这才摇头笑道。

    “看来经此一事,你倒是又变了不少,也好,去掉稚气之后,只要你不忘初心,本宫保你一世荣华。”

    长孙这话语说得有点转折,也有点矛盾,自己争取爵位,她却说保我?刘逸心中打了个转,明白了,看来包括长孙在内,对于袁天罡的批命是坚信不移了,况且,长孙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失落彷徨之意。

    也是,袁天罡在这时候几乎被传为仙,闻名于唐还要从杜淹,王链,韦挺这三人说起,说了三人的前途,后来果然应验,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将三个才能出众的大臣重新昭出,应验了他的批命。

    从那时候起,袁天罡就越传越神,成为各个大臣争抢的座上之宾,刘逸也奇怪,自己从来没有得罪过他,为何这家伙会如此与自己过意不去,自己居然成了武媚娘的替代品?什么潜伏之才,腾空之后,贵不可言?用词这么暧昧,在这个造反的年代,李世民他们要是能完全放心,那就怪了!

    后来袁天罡为两岁穿着男装的武媚娘批命,龙睛凤肩,若为女儿,必将成为天子,尼玛的,有连男女都分不清的神仙?想到这些刘逸就气得咬牙,可是自己此刻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小子,不然非打上门去不可!

    “娘娘,命格一事,只为预,为测,而非定。家师兼百家之长,也不敢断言,何况别人?若是真如批命一般,以家师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性子,还会传授我这么多东西吗?又怎么会将小子托付给陛下?”

    刘逸也没有一下就将袁天罡的话语说得一无是处,就算说了,长孙也不会相信,搬出师傅这个大靠山来,只为给长孙增添一点信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