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初探谢家村-《聚魂灯》


    第(2/3)页

    吾行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他挠挠脑袋:“我同意。”

    许多年以后,吾行总会纠结于自己是什么时候入行的,他想了很多个场景,后来就发现,他此时对魏不熟说的“我同意”,其实就和结婚时说那句“我愿意”的意义是一样的,这仨字儿对他来说,算是里程碑。

    只不过,每一次魏吾行觉得他爸稍微有点靠谱的时候,魏不熟就总会做出一些不靠谱的事情。魏所谓的从村子入手,竟然是乔装成商人去村子里面订货。

    不过青皮说他们这些人别人一看就不像是干正经事儿的,熊五的体型,胡子安的毛发还有昆仑的红色头发都挺引人注意,反倒是魏不熟父子有老板和二世祖的样。

    吾行呸了他一下:我俩本来就是。

    于是最后进村去一探究竟的人,就变成了魏不熟和魏吾行爷俩。他俩也没挑什么黄道吉日,避了两个阴雨天,天空一见晴,俩人就开了那辆改装奔谢家村去了。

    临行之前魏不熟在店里拿了四个清中期的瓷瓶,告诉吾行,最早的瓷胎竹编其实就是给瓷器套一层保护罩,但是后来这门技艺越来越精,邛崃这一片的村子里几乎都是竹编的手艺人,因为邛崃山脉生长的慈竹竹丝非常的细,再有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做出来的竹编甚至比里面的瓷胎本身都贵。

    这种瓷胎竹编一般都是收的订单,他们贸然过去装订货商肯定会露馅,所以不妨带着瓷器过去,就说挨个村子找过来的古董商,想找找看有没有手艺高超一点的师傅。

    吾行也觉得这样比装订货商要好,一来他们不知道瓷胎竹编的行情,二来,之前青皮在村子里打听了那么多事,怕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到了谢家村,魏不熟和吾行一人抱着一个瓶子进村了,事实证明这种办法相当高明,村民见他们这样就知道是来编瓷胎的。

    村子不算大,格局十分明晰的井字路,纵向的两条是水泥的,横向的是土路。魏不熟领着儿子先在其中一条水泥路上走了个来回,看了两三家的手艺都没满意。

    有眼力好的村民,瞧见他们拿的东西,就说:“你这几万块的瓷胎得配好手艺,你沿着最里头那条土路找,敞开门的就进去问,都是手艺好的。”

    “谢了老乡。”魏不熟抬脚走了两步,瞧见那个村超市就在十字岔路上,他转身瞧了吾行一眼:“你去买瓶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