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文艺生活》


    第(3/3)页

    去年他提出分红,葛尤觉得公司刚开始盈利,没必要这么着急,先拿来拍片子再说,到了今年肯定要分红了,不然说不过去。

    按照好梦公司的业绩,林子轩能拿到六十万,葛尤四十五万,冯晓刚三十万。

    如果加上他们的片酬,葛尤和冯晓刚这一年的收入都要超过百万,他们给外边公司拍一部戏应该没有这样的收益。

    这个分红暂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华影公司把钱打过来才能兑现。

    不过他们已经有了打算,林子轩出资五十万,葛优拿三十万,冯晓刚拿二十万,三人凑够一百万,在什刹海附近开一家叫做“不见不散”的饭馆。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想趁着电影的热度吸引顾客,还包含了三人一直合作,不见不散。

    饭馆主营京味的菜肴和小吃,以北方菜为主,还兼营粤菜。

    饭馆由葛尤的爱人打理,贺姐为人稳重,做的一手好粤菜,有这方面的经验,平时不用她忙碌,时不时的查查帐就行了。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的就传了出去,不少人都要入伙,张国粒拿了十万出来。

    徐繁觉得既然饭馆叫“不见不散”那不能没有她,她的收入不多,就拿了五万,姜闻现在是有钱人,拿了二十万。

    其他人有五万有十万的,最后凑了一百六十万,足够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饭馆了。

    饭馆的地址已经找好,正在装修之中,估计要到明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才能开业。

    以后大家聚会吃饭有个固定的地点,自己的地方安静,不会被人打扰,这样就挺好。

    庆功宴接近尾声的时候,按照惯例,要照一张照片留念,这成了好梦公司的一种传统。

    “希望今后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冯晓刚感叹道。

    林子轩看了看,每年都会少几张面孔,也会多出几张面孔,今年多了俞菲鸿和徐晶蕾。

    随着闪光灯的亮起,这些面孔留在底片上,成为人生中的一段记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