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政策外的偷生儿-《建筑工》


    第(2/3)页

    “孩子他爸,生都生了,名字呢,早想好了吧。”丈母娘催着唐奋斗问名字,也是,唐奋斗高中毕业,在赵娟父母的眼里就是秀才,当初也是冲着这个才欢天喜地将赵娟嫁给他的。

    “大的金龙,小的就叫海龙吧,听起来也顺。”唐奋斗早就想好了,也征得了赵娟的同意,倒也不推辞。

    “海龙,唐海龙,好好好…”岳母连连叫好,岳父附和着同意。

    这秀才女婿就是文脉深,自己的女儿赵娟看着在村学教书,她肯定想不出这样的好名字。

    海龙,大气,吉祥,上档次,海中的龙,天空中的凤,这都是干大事的啊,不错不错,一家人欢天喜地。

    唐海龙的出生,带给这个家庭的不止是幸福和欢笑,接下来的诸多困扰让年轻的父母都失落到了心里。

    产后三十二天,刚刚出了月子,唐奋斗和赵娟超生的事情很快传到了乡镇计生负责人的耳里,他们立刻就成了严控排查的对象。

    经宁县计生部门通过官方和隆县计生部门沟通配合,隆县出动计生专用车将赵娟从隆县拉到了宁县的乡镇卫生院,三名计生干部陪同,还有一个女的,这阵势只有那个特殊的年代老百姓才能享受的到。

    首先结扎,这是第一步,尽管现在结扎对唐奋斗和赵娟来说没有了意义,短时间内他们肯定不会再有生孩子的想法了,可是计生部门也是完成一个指标,下一个月唐山村的计生工作有了新的指标变化。

    其次是开除,虽然赵娟是村学老师,可也是经乡镇同意聘用的,在乡上留有档案。

    现在一切结束,而且也不会像是正常村民一样给你补足三亩农田,就是此前分给你的一亩农田,现在不要收回去就已经很宽容了。

    再次罚款,超生罚款,这年头可是司空见惯了,拉粮的,牵牛的,没有钱的人家,家里一切资源都是被征收对象,不过这年头,农村人主要就是粮食、牲畜、农具这些,其他的倒没有什么。

    按照当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倍以上罚款,赵娟这一次被乡上计生部门开出了六百八十元的罚款。

    六百八十元啊,这在八二年代的贫苦农村是什么概念,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农村的包产到户刚刚掀起了热潮,一头大肥猪估摸也就值不到一百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