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扶灵姑苏守母孝(2)-《红楼之黛玉》


    第(3/3)页

    归元寺方丈原与林如海便是知交,又提前得了信儿。遂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专门候着林如海等人到来。故而在归元寺虽留了一宿,却没有遇上任何的麻烦事儿。贾敏的法事,等等一概安置的很是妥当。

    第二日一早林如海便与黛玉一道,告别了贾敏离开归元寺。回到离开一年不到的祖宅,黛玉虽没有任何的不适。却因着在马车里颠簸这些日子显得格外的疲倦,林如海便打发她自去歇息。黛玉想来,林如海许是有话要与人单说,遂不拒绝,告辞离去。

    林如海确实有安排,早早的便打发人叫来了姑苏这边儿的大小管事,将自己的决定细细的与他们说明了一番,众人亦是早已心中有数故无惊讶,具表示服从安排。事后林如海又反复交代了林义赵秉等人。

    第二天林如海便又带着贾琏一道去了林家书院,将贾琏在林家书院中安顿了下来。在贾琏想来,此后他便要在此度过近两年的时间。随行的还有黄季云这位大儒,别说,黄季云到了书院竟是比林如海还要受到欢迎。

    黄季云不便参与林如海公务,此时便借故留了下来,一来可以指点黛玉的功课,二来偶尔可以给这些个林家书院的学习上一两堂课,很有些后世里客座教授的味道。因着他生性随意,倒也没有人觉得不妥。

    此时黛玉也在家中给婉瑜去了信,告知回了祖宅守灵,还顺带着说了祖宅的花园子是如何如何的好。一副娴静淡然的模样。但婉瑜却仍是从心中看出了黛玉那深深的忧伤,既心疼她丧母,又气恼她发生如此大事,竟尘埃落定后才通知她。

    林如海又在姑苏陪伴了黛玉十来日。由于在孝期不能出游,父女俩便难得悠闲的,在一起谈诗论画。偶尔黄季云从书院返回,也参与其中。三人或煮茶聊天,或手谈棋局,或漫步赏花吟诗。当然吟诗黛玉是不在行的。

    黛玉前世曾经学画二十余载,虽是油画且没什么成就,后来更是改修了服装设计。但艺术不仅没有国界,更能够跨越时间的鸿沟。这一老一小师徒二人便常常能被对方的观点所折服,当然也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之时。那时候林如海便是最好的和事老。

    黄季云见黛玉在画作上见解独到,比之书法,更有天赋,便决定要将黛玉培养成一代书画大家。当然他并不知道,那些见解很多都是后世大家们总结出来的,黛玉不过是拿来主义,如今只算作是学以致用罢了。

    腊月前一日,林如海便准备返回任上,毕竟公务耽搁不得,如今更是暗潮汹涌,林如海逗留几日,也不过是钓鱼而已。遂十一月二十九林如海便带着宋时张正林平林安四人快马返回了扬州。黛玉只站在府门内,静静地看着林如海,看着他越行越远的背影。在心中默默的祷告祈求着相见之日的到来。(未完待续。)

    PS:  黛玉已经回到姑苏避免了年幼上京的结局,但是据原著推算,林如海便是在黛玉上京第三年六月病重召回黛玉的,同年九月初三死的,那么亲们觉得咱要让黛玉在快满孝的时候继续守孝吗?O(∩_∩)O~这个主意貌似很不错啊!这一来便是四年左右了!不过这样真的好吗?真的好吗?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