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暂平豪强-《汉末战骑狂潮》


    第(2/3)页

    老者不知李铮底细,只知他手下有一票人吗,便以将军之名称之。

    李铮目光一凝,注视着这个老者。

    从周林处,李铮早知了在场众人的身份地位。

    开口的李姓老者,名叫李源,字伯然。李伯然却不是等闲之辈,早年的时候在外地做过官,后来经历党锢之祸,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归乡,之后便在灵州城开了一家私人书院,教书育人。

    虽然李伯然身后没有什么大势力,但他名声清正,又兼育人之功,在灵州却是颇有地位。

    最让李铮看好的是,李伯然教书育人还不分阶层,不论豪强大户,还是百姓庶民,只要愿意,尽皆平等视之。

    “原来是伯然先生!”

    李铮回了一礼,默默的受了将军这一称谓,笑道:“伯然先生只管提问,在下有问必答。”

    李铮的态度虽然强硬,但待人接物方面却不失礼数,李伯然心里还算满意,一直没有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笑意,道:“现今凉州局势若何,想必将军知之甚深。”

    见李铮点头,李伯然便接着道:“叛军势大,朝廷败退,既如此,将军为何在这个时候奋起出头?连那傅氏都不得不举家迁移,难道将军有信心在面对十万叛贼的情况下,保全灵州?!”

    李铮闻言,不由笑了,颔首道:“老先生之言,直指要害。不过在下却另有看法。”

    “哦?”李伯然微微一怔,笑道:“老朽洗耳恭听。”

    李铮酝酿片刻,道:“灵州虽然看似危若累卵,连傅氏都不得不举家迁移。但在我看来,灵州却也有优势所在。”

    “灵州地处北地郡最北边,再往北就是河套之地,那是匈奴人的地盘。”李铮侃侃而谈:“韩遂贼子虽然手握十数万大军,但我想,他却不敢在面对朝廷的情况下,还去触碰匈奴人的神经。若是叛贼率军进入灵州,无疑给了匈奴人压力,难免会让匈奴人误会,从而引发战争。”

    “所以,”李铮笑道:“我敢断言,叛军即便会注意到灵州,也不敢派遣大军前来,最多就是一支人数不会太多的偏师,这我可不怕!”

    听了李铮的话,不少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心中暗恼不已。

    “将军志向不小!”

    李伯然听了,却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在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灵州的时候,李铮的目光却囊括了朝廷和匈奴人,这种放眼天下的长远见识,非一般人拥有。

    “大丈夫在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李某又为何不能效仿先贤,争一个封侯拜将?!”李铮昂起头,信心十足。

    “将军果然不凡!”

    李伯然笑了,越看李铮,他越是满意。更何况,眼前这年轻的将军,也姓李呢!

    “不过老朽还有一问。”李伯然抚须一笑,道:“将军当知,即便韩遂叛军不敢遣大军来攻,但若接二连三的派遣偏师,以将军的实力,恐怕拖不起吧...再者,谁敢断定,韩遂不会另有打算?或者韩遂不会勾连匈奴人?”

    说到这里,在场的不少人脸色又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