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 命运的预感-《龙战长空》


    第(2/3)页

    不会吧,又要继续前进部署?龙云的询问得到肯定的答复。

    就在大战爆发后,半个多月来一直是陆军迅速突进、航空兵跟进掩护,苏联应对欧洲大战的基本方略就是如此;虽然这样的战略颇见成效,但是短腿的迷g-29也只能不断变换驻扎地,这对前线航空兵来说基本已经是家常便饭。

    反正结实耐用的迷g-29也好伺候,找块四百米左右的平坦地面就能起降,这样的场所在中欧可以说遍地都是。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保障条件下,大多数航空团竟然还能保持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出动率,要是换成那些精致而娇贵的北约歼击机,估计这时候航空团除了招呼人来收破烂之外,也就无事可做了。

    龙云的猜测没有错,但是他还不知道团里的新驻地。

    就在几天以前,苏联第五集团军绕过法国中部历史悠久的坚固防线,从北方已经占领的比利时发动了全面攻势,一口气推进到法国境内超过五十千米的距离。

    随着红色铁流逐渐逼近法兰西的心脏,出乎苏军指战员的意料,法国人的抵抗并不强烈,甚至还不如身在异国作战的美国地面部队;而且预料之中的美国增援力量也没有见到踪影,大概美国人的主意,还是把兵员运到英国南部囤积起来,然后再来一次诺曼底登陆?

    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如果还把英吉利海峡当成天险,那他们可就大大的失算了。

    ……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北侧。

    爱丽舍宫,这座出现在无数影视作品和幻想小说中的建筑,往往都是和埃菲尔铁塔一样作为欧洲沦陷的标志,现在看来似乎也正是这样。

    带着法国人那戴高乐风格的小圆帽,弗朗索瓦*密特朗,这位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正面无表情的坐在办公桌前。对面的美国大使仍然在滔滔不绝,但是总统的心思,此时已经完全不属于这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

    从鲜花环绕的窗户向外眺望,面向北方,不到一百五十千米外的国土上,已经遍布那个可怕帝国的装甲铁流;更远一些的后方,空降部队和数不清的战机也正在磨刀霍霍。

    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受到苏联红军的紧密钳制,为捍卫北约一体化的最高战略,四十万法兰西军人即将为尊严而战,血洒祖国的土地;在这样一个充满彷徨与忧伤的时刻,美国人竟然还有心思在这里喋喋不休。

    踩着满地血来借火抽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来福斯代尔(lifestyle)?

    在1964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仅保留在北约军事一体化框架内,法国人总是有自己的世界观,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独特观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