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上课-《明末之成王败寇》


    第(2/3)页

    可吴帆徽刚刚的一席话,展现出来落落大方的气质,哪里是一个小山村笨拙木讷少年所能够表现出来的。

    难道这是一个奇才,只不过没落在小山村,没有被发现。

    况先生不会相信,他倒是担心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吴帆徽其实读过书,有过授业恩师,这样他就绝不能继续教授吴帆徽了。

    “吴帆徽,你以前可曾跟随谁读书识字。”

    “从未有过,今日第一次进入学堂。”

    “胡说,从未学习之人,怎能如此侃侃而谈。”

    “先生,学生所说的是实话,到马鞍山村调查即可证实。”

    况先生禁不住走到了吴帆徽的面前,眼神变得凌厉,不过他从吴帆徽的眼睛里面看到的是平静,带着强烈自信的平静。

    “吴帆徽,我再问你一次,你是否跟随谁读书识字。”

    “从来没有,在村里每日就是玩耍嬉戏,十岁之后开始跟随父母在田间劳作,村里没有学堂,学生就是想着要读书,也没有机会。”

    “没有学识说话怎么能够脱口而出,难道你是无师自通。”

    “村中耆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学生时常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每日里思索琢磨,领悟其中道理,父亲也曾读书,平日里的言行教诲学生都记在心中,先生说学生侃侃而谈、脱口而出,那是先生的认识,学生倒是没有什么感觉。”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非也,先生问什么学生回答什么,没有一句诳语。”

    况先生险些举起手中的戒尺,不过他忍住了,看了看吴帆徽,转身走开。

    “都回到自己座位,开始念书,午时一刻我来检查,若是读得不好,中午就不要吃饭了。”

    况先生离开了教室,回到旁边耳房,应该是去思考问题了。

    吴帆徽在众人吃惊的眼神之中,回到了右边的教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