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纳谏有益 拒谏遭祸-《百感小集》


    第(2/3)页

    由于纣王如此拒谏,最后众叛亲离国破家亡引火**。

    我们从唐太宗纳谏和商纣王拒谏的历史事实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纳谏有益,拒谏遭祸。

    一个人活动在广阔而又复杂的社会背景中,由于阶级立场、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知识见解的差别,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个人的眼光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diǎn。

    再说了,自己认为对的,其实是错的;自己认为是错的,其实是对的,所以人们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因而,每个人都有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为借鉴,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真理的标准,对的,就坚持下去;错的,就改正过来。

    这样,才能纠正错误,填补不足,永远保持头脑清醒,行为合乎规范,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反之,如果不虚心地听取意见,固步自封,讳疾忌医,就会使自己陷入泥坑。

    唐太宗和商纣王不就是我们的正反借鉴吗?

    而我们的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中国**从一九二一年诞生那天起,就经常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几十年如一日,像一九四二年的整风运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斗争,一九八五——一九八六年的整党运动,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diǎn。正因为中国**不怕批评,正大光明,胸怀磊落。

    所以,她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她才越来越伟大、光明、正确,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做为八十年代的建设者来说,更应该从古人的行为中和今人的行为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明了纳谏有益拒谏遭祸的道理。

    我们也应该谨记唐太宗之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要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记住魏征之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正确地对待别人,正确地对待自己。

    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事业的需要。
    第(2/3)页